原标题:【边疆时空】八国行散记(之十)|走进巴库,石油大王诺贝尔兄弟故居
来到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才知晓,赫赫有名的瑞典诺贝尔家族和巴库石油工业曾有着一段不解之缘,巴库至今保留了诺贝尔兄弟当年开办石油公司的旧址和驻地, 现在已辟为诺贝尔兄弟故居博物馆。
诺贝尔兄弟故居博物馆这是一幢北欧风格的两层小楼,当地人称之为“瑞典房子”。灰色的外墙质朴低调,而内部的装饰陈设及藏品却尽显主人的经济实力和艺术素养。当年这里是诺贝尔兄弟的居所和公司所在地。
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是十月革命前俄国最大的石油公司,创始人为路德维格·诺贝尔和罗伯特·诺贝尔,他们开创的高度一体化的大型石油联合企业,主宰了俄国的石油贸易,因此被后人称为“巴库石油大王”。
当年公司会议室陈设巴库在古波斯语中意为“上帝之山”,没想到上帝真的给这片土地上的子民赐了一份厚礼,这就是石油。濒临里海的巴库阿普歇仑半岛,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1848年,对于阿塞拜疆乃至俄罗斯来说是划时代的一年,巴库打成了第一口近代油井,比美国的第一口油井早15年,这是俄国石油工业的开端。
故居厅堂内摆设的钢琴1873年,巴库有了史无前例的高产油井。它“一个月里喷出约350万桶原油”。这是东半球和世界第一口“万吨井”,真是石油滚滚流。人们匆忙堆起了土堤,但仍有许多原油流入了里海。巴库为之沸腾,世界为之轰动!巴库发现大油田的消息不胫而走,而被吸引来的四海淘金者中就有后来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兄弟。
餐厅及会客室诺贝尔兄弟的父亲伊玛钮尔·诺贝尔(Imanel Nobel)是瑞典人,由于贫困,1837年来到沙皇俄国。当时沙俄正在扩军备战。伊玛钮尔发明和制造的水雷,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把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队阻挡在克朗斯塔德要塞之外,他因此获得了沙皇颁发的金质帝国勋章。后来他在俄国经营船舶动力设备和机器制造业。因此他同俄国上层人士颇有交往。晚年他回到瑞典。
老诺贝尔有四个儿子,老大罗伯特(Robert),老二路德维格(Ludvig),老三艾尔弗雷德(Alfred),老四读大学时死于意外事故。几个儿子从小跟随父亲在俄国接受教育,都会俄语。老大老二成年后开办企业,老三艾尔弗雷德·诺贝尔深受父亲影响,喜欢学习钻研,发明创造,后来他成功发明了炸药,成为举世闻名的化学家、“炸药大王”和诺贝尔奖创立者,一生拥有发明专利355项。
1873年,在芬兰开办军械厂的老二路德维格接到俄国政府一笔很大的订单,生产45万支步枪。他请哥哥罗伯特到高加索地区去采购做枪把用的胡桃木。
罗伯特来到了高加索,没有找到足够的胡桃木,却赶上了巴库开发石油的热潮。具有商业头脑的他,预感商机千载难逢,来不及回去同弟弟商量,就果断地把25000卢布买胡桃木的资金用于购买了一座位于布莱克汤的炼油厂。回去以后,他说服了两个弟弟一起到阿塞拜疆去开发石油业。
路德维格利用父亲在俄国上层的关系,把米哈依尔大公拉了进来。这样,有关俄国官场的问题就比较好办了。1875年,诺贝尔兄弟在巴库的巴拉汉尼油田买进了几块租借地,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雇来钻井队,购买了当时先进的由蒸汽机驱动的冲击钻机,打出了一批油井。第二年,路德维格也来到巴库。诺贝尔兄弟要在这里大干一番。从事科研发明的三弟艾尔弗雷德则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
1879年路德维格和罗伯特注册成立了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Nobel Brothers Oil Company),兄弟俩的科学头脑、机械与化工知识、管理才能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诺贝尔兄弟在巴库建设了第一条输油管道,这样就把油田生产的原油直接输送到了炼油厂。
巴库早期油井的喷油景象当时巴库石油产品是装在一个个木桶里,再用驳船运往各地,计量单位为桶。为了提高效率,诺贝尔兄弟首创了散装油轮,把石油直接装进船舱里,按吨计量。石油的相对密度低,船在海面遇风浪颠簸时,油比水更易晃荡涌动,导致船倾覆,路得维格以其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得诺贝尔公司在瑞典定制的第一条散装油轮“索洛阿斯特号”,1878年在里海投入了运行,开创了石油大规模水上运输的新纪元。而美国的标准石油托拉斯直到1886年才定购了第一艘散装油轮“格鲁考夫号”,比诺贝尔兄弟公司延迟了8年。
当年的巴库老照片1885年,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聘请了瑞士地质家赫·斯尧格林来指导石油勘探。此后的十余年间,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有了一系列石油发现。在原油炼制上,当时美国以标准石油托拉斯为主,还在采用间歇式的蒸馏。而大哥罗伯特实现了技术革新,1883年发明并开始应用连续蒸馏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炼油成本。
诺贝尔兄弟的收藏品为了开拓石油产品的欧洲市场,诺贝尔兄弟认识到必须打通高加索地峡,以便从黑海港口装船运输石油。他们主张建设一条从巴库穿越高加索山脉到黑海之滨巴统港的输油管道,尽管竞争对手反对,沙皇政府不批准,但他们始终坚持,直到1907年梦想得以实现。
在经营管理上,诺贝尔兄弟公司也独树一帜,实施了一套先进有效的管理方法。那时老板大量使用童工,工作时长12小时以上,诺贝尔公司明确规定,不雇佣13岁以下小孩,日工作不超过10.5个小时。公司还从工资总额中提取1%用作教育基金,兴办了学校。因此诺贝尔石油公司的劳资关系比较融洽。
精美的摆设到19世纪末,阿塞拜疆的石油产量已经赶上了美国。诺贝尔石油公司以其出类拔萃的品质,成为当地上百家石油公司中的第一大公司。19世纪末,公司年产9320万普特(约15.66万吨)原油,占整个俄国石油总产量的17.7%,占世界总产量的8.6%。
正在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走向辉煌之时,1888年路德维格在法国度假时突然心脏病发作不幸罹世,享年57岁。在俄罗斯继续石油业开拓的重担落在了大哥罗伯特的肩上。
当时有些欧洲报纸把诺贝尔兄弟搞混了,以为去世的是炸药大王艾尔弗雷德。有人评论说他是“凭发现新杀人方法而致富的死亡贩子”。
艾尔弗雷德闻此深受触动,他本意想通过发明创造服务于人类和平进步事业,没曾想发明的成果却更多投入了毁灭人类和平的战争。
家具陈设因而他在临终前立下遗嘱,将个人财产中的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诺贝尔奖,颁发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经济学六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者,奖励他们对人类科学进步作出的杰出贡献。这便是诺贝尔奖金创立的缘由。
20世纪初,在高加索以北新发现了大油田。1910年诺贝尔石油公司迅即联合巴库多家公司进入高加索北部的玛依克普油田, 1913年这里便开始生产石油。这一年,诺贝尔公司还通过购买股权和兼并,扩大了石油生产规模并拥有了“波查”炼油厂。
随着新石油区域的发现,诺贝尔公司大量买入新的石油区块,准备进行大规模持续开采。1917年时,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在格罗兹内石油区域拥有308俄亩土地,在乌立尔厄姆巴区域拥有22000俄亩。
在销售方面, 1906年,诺贝尔公司同罗斯柴尔德家族联手,凭借俄罗斯石油品质好、运输距离短的优势,与皇家荷兰壳牌集团联合,结成欧洲石油联盟,奋力开拓欧洲市场,与原本垄断欧洲石油市场的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竞争,最后双方达成协议,分割欧洲市场。标准石油占75%,欧洲集团占20%,其余5%留给其他公司。
办公室复原尽管20世纪初十年俄罗斯政局动荡,还经历了一次大地震,将近2/3的油井遭破坏,但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仍保持了巴库乃至全俄第一大石油公司的地位。
1915年公司提供了俄国军事用油的70%,1916年生产石油7580万普特(约124万吨),占巴库总产量的16%。
然而之后的结局却出人意料。1917年11月,俄国发生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诺贝尔家族成员受到追捕,连忙逃出巴库。他们装扮成农民,步行或者乘雪橇越过边境进入芬兰,后来到达巴黎。经过再三权衡,他们决定把在俄罗斯的全部石油资产卖掉。
博物馆收藏的绘画艺术作品经过几番周折,并与多方石油老板进行了多轮谈判后,1920年,诺贝尔兄弟公司的石油资产大部分变卖给了美国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从而使之成为俄罗斯石油巨头,“控制”了俄罗斯1/3的石油生产,40%的炼油能力,60%的国内市场。
十月革命后,随着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的逐渐恢复,高加索油区石油产量在1928年达到了“一战”前的第一峰值水平,产量占全苏石油96.3%。到20世纪30年代,巴库石油开发快速进展,1940年阿塞拜疆石油产量达到历史峰值2223万吨,高加索油区的产量达到272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87.2%。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巴库早已成为阿塞拜疆最著名的石油城,高加索地区最大的现代都市,但人们没有忘记诺贝尔兄弟,当年为这里的石油工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一百年过去了,那栋瑞典小楼曾在苏联时期做过医院,后易主阿塞拜疆富商,然这座瑞典房子及内部的家私、陈设、收藏品都完好保存下来,21世纪初时由房主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故居走廊上的雕塑作品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诺贝尔兄弟故居博物馆,在此得以重温那段隐藏在赫赫有名的诺贝尔奖背后的历史故事,追忆诺贝尔家族兄弟的传奇往事!
下一期的旅行中,我们将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城中漫步,感受巴库老城的古朴、宁静,领略巴库新城的现代、优雅,品味巴库的传统与时尚。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