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正是各支球队秣马厉兵之际,申花的内外援也相继到位。经历了上赛季初的球迷倒戈,对于绿地这样讲究企业文化的俱乐部当家人来说,正是打“温暖牌”的好时机,组织球迷和俱乐部互动交流。
据了解,现在上海大大小小的申花球迷协会总数有十多个,规模较大的如蓝魔、蓝宝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球迷总注册人数在5000左右。以2000年成立的蓝魔为例,先后有10万人次注册,现在每年购买套票的球迷人数在2000左右。蓝魔球迷丁丁告诉记者,每年农历新年前,球迷协会都吃年夜饭,邀请俱乐部管理层和部分球员参加,“我记得最热闹的是七八年前的一次,申花全队都来了。”
丁丁感慨,“申花队重振雄风需要时间,我们希望俱乐部能跟球迷之间有更多良性的互动。像以前‘申花会馆’的形式,既有俱乐部历史荣誉的陈列,又有俱乐部跟球迷定期聚会交流的场所。”
在申花球迷中,江苏盛泽球迷是很特殊的群体。上世纪90年代初,现盛泽球迷协会总顾问、人称“乔老爷”的乔钧经常到上海出差。那时去看上海国际足球邀请赛,是大家相聚一起到上海最早的“乐子”。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他们从看上海队到看上海申花队,自然而然成了申花球迷。
但到上海看场球并不容易,单程需三四个小时。协会成立20周年时,曾有一组数据,球迷们往返盛泽与上海的路程距离超过10万公里,可以绕地球两周半。职业联赛初期,盛泽球迷一次来上海看球的人数最多可达200人。盛泽球迷协会会长张深说:“那时候浩浩荡荡四五辆大巴开到上海看球,收费站的工作人员看到是盛泽球迷都不收过路费。申花俱乐部历任老总有多位来过盛泽,以前球队赛季前准备会也到盛泽开过。”
跟着父亲来上海看申花队,是盛泽球迷刘奕儿时的记忆,“那时候乔老爷一场比赛掏2000元出来,请鼓乐队到现场吹奏加油,申花进球了就吹‘打靶回来’等各种红歌。”很多当年的球迷现在都已经是爷爷辈了,刘奕也已为人父,“虽然现在来看球的盛泽球迷没有以前多,但只要有空,我周末还是会开车去虹口看申花比赛。等儿子大一点,我会带他一起来看。”
今年,是盛泽球迷协会成立第23个年头,历史远比其他申花球迷协会要久。江苏舜天晋级中超后,为了避免麻烦,虹口足球场那条“江苏盛泽球迷协会”横幅悄悄收了起来,但它已经是虹口和申花记忆的一部分。刘奕说:“‘申花’的名字保留下来了,历史还将传承下去,也别忘了这么多年不离不弃的盛泽球迷。”
1995年甲A联赛申花夺冠时,FIFA官网曾撰文“申花创建一个令人着迷的足球品牌,并赢得球迷的心。”在外媒的眼中,中国足球虽然没有达到人们期望的高度,但很多中国球迷却始终保持着信心。正如申花球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年风雨路,新老申花球迷始终站在虹口看台守护着这张代表上海的城市名片。
足球作为一项产业,足球俱乐部与球迷的关系微妙又复杂。很多俱乐部把市场开发看得更重,但如果仅仅把球迷和俱乐部的关系看成买主和卖主就太过于简单了。这些球迷把时间、精力、热情投入喜欢的球队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心目中的球队,始终如一地支持,即使成绩不好也不离不弃。球迷的情结和球队的命运正是这样联系在一起。
欧洲有的足球俱乐部为了笼络球迷,甚至会在管理层给球迷一个位置,让球迷真正参与到球队的建设决策中。像北埃弗顿城队,就是第一个在管理层给球迷留出位置的俱乐部。这些球迷代表都是通过民主推选,有广泛的代表和号召力。事实证明,俱乐部这么做是十分明智的,既体现了俱乐部对球迷的尊重和人文关怀,又让俱乐部拥有了广泛的球迷基础和坚强的后盾。
明年1月初,申花队将赴西班牙集训,到2月中旬返沪,那时已临农历新年。丁丁说:“明年的年夜饭会邀请球队过来,但考虑到时间比较紧,可能要放到春节后了。”聚会时间不怕早晚,重要的是球队和球迷心中装着彼此。绿地刚刚入主一年,很多框架还要逐步构建,包括球迷这块。比如申花球迷喜爱的康桥基地“辣酱面杯”足球赛再办起来。对于球迷来说,俱乐部的点滴关爱,其背后的意义深远。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