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东亚日报》7月6日报道,韩国女演员李烈音在泰国录制综艺节目《丛林的法则》时捕捉了被泰国列为濒危物种的大型蛤蜊,被泰方起诉,或将面临5年监禁。
据报道,韩国真人秀《丛林的法则》是一档明星在险恶的野外环境下进行生存挑战的节目,不过这个节目最近却惹了个烦。
在节目录制中,女演员李烈音捕捉并食用了三只巨型蛤蜊,可能因此要面临牢狱之灾。
报道称,这种巨蛤可不是一般的野味海鲜,而是稀有濒危动物,寿命可长达一百年,但是因为人类的滥捕现在几乎灭绝,泰国通过人工养殖再放回海里来保护巨蛤。
巨蛤在世界各国都属于稀有保护动物。报道称,据泰国法律,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可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
据报道,虽然捕抓食用的是李烈音,但是一些韩国网友却为她抱不平,因为李烈音在吃巨蛤前曾询问过节目组的意见。一些网友认为,普通人或许很难分辨这是普通海鲜还是保护动物,需要节目组提前做功课。
参考消息网7月3日报道英媒称,遭遇海难的移民船成为展览上的艺术品引争议。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6月28日报道,如果说艺术的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应,那么在世界最大型艺术展上展出的一艘失事船只就做到了这一点。
2015年,这艘渔船在从利比亚前往意大利的航行途中沉没,至少700人遇难,大多数都来自非洲。
而来自瑞士,在冰岛创作的艺术家克里斯托夫·比谢尔将这艘沉船带到了双年展供公众参观。他认为他的展品——《我们的船》将会成为“当代移民的纪念碑”。
据报道,那次海难发生于欧洲难民危机期间,是人们记忆中地中海地区最严重的沉船事件。
一些艺术评论家严厉抨击了比谢尔的这种行为。阿德里安·瑟尔在英国《卫报》上称这是一种“粗俗的行为”。
“我认为比谢尔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这艘让众多难民丧命大海的沉船很卑鄙且令人作呕。”
“唯一的一点可取之处是这艘船让我们能直面死亡。观展者会停下来在沉船前。”
一位名叫马丁·赫伯特的网友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图片,这艘沉船紧挨着一个咖啡馆,他将这个场景称之为“巅峰艺术之作”。
联合国难民署的马修·比格指出,人们“晒着阳光在旁边的咖啡馆里啜饮着开胃酒,有些人显然不知道旁边那艘船曾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克里斯蒂娜·鲁伊斯在《艺术报》上发表文章,称这是双年展上“最令人不安”的展品,并解释了为什么艺术爱好者的反应可能并不像预期所想的那样心情沉重。
“艺术能够也应该反映我们这个时代最紧迫的问题。如果比谢尔能在锈迹斑驳的沉船旁摆放标签或说明,那这艘船很可能成为双年展上最重量级的展品。”
“虽然不是大多数,但确实有许多观众会在这艘海难船的阴影下吃吃喝喝,全然不知这背后的悲剧。”
BBC艺术编辑威尔·冈珀茨解释说,需要考虑的一个细节是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拉尔夫·鲁戈夫的动机。
他在推特指出:“我明白为什么比谢尔想在2019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2015年致数百名移民丧生的遇难船。艺术让我们观察和思考,但展出这件作品无疑是错误的且不合时宜的,尤其是这场展览的策展人曾说过艺术应该‘娱乐大众’。”
被这个展品吓到的斯蒂芬·普里查德在自己的博客《文化中的色彩》中写道,艺术家在消费这场悲剧。他说:“看到艺术界对这艘让这么多人葬身大海的沉船赞不绝口,实在太可恶了。”
而亚斯明·埃里布汗布朗在《I》报纸上说,这个展品反映了艺术界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缺乏真诚”。
“比谢尔为了宣扬自己的艺术和政治虚无主义,不惜利用那些流离失所最后葬身大海的人们。”
她所在意的并不是人们在这艘悲惨的沉船旁或吃喝,而是没有任何信息告诉人们这个展品是多么的野蛮粗暴。
他说他想说的一切都写在最开始发布的新闻稿里了。在这篇新闻稿中,他说《我们的船》是这场人间悲剧遗留下的残骸,同时还是当代移民的纪念碑。
他说:“这艘船骸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物,是纪念2015年那场悲剧的受害者及参与打捞工作的人士,同时还提醒着我们海难的发生人人有责,及其背后的政策和政治原因。”
参考消息网6月25日报道德媒称,南美国家乌拉圭现在正因为一个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物件引起轰动和争议。
据德国《图片报》网站6月23日报道,德国政府担心,这件雕塑可能会落入新纳粹分子手中。因为乌拉圭一家法院现在作出判决,这件纳粹德国的老鹰雕塑将被出售。
报道称,这件雕塑此前安装在纳粹德国海军“施佩伯爵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的舰艉,高2.3米,重约350公斤。2006年2月,一名企业家在乌拉圭海岸发现了这件雕塑。从那时起,围绕这件雕有橡树叶花环和纳粹万字标志的雕塑展开了一桩持续多年的法律诉讼。
根据法院的判决,这件雕塑应在90天内由乌拉圭国防部出售。媒体报道称,这件雕塑的价值可能达到约400万美元(1美元约合6.9元人民币——本网注)。但是乌拉圭政府仍可以对法院的判决提出上诉。
据悉,德国政府过去曾试图阻止这件雕塑公开出售。理由是新纳粹分子可能会买到这件雕塑,将其用来赞美纳粹统治。如果把这件雕塑放在博物馆里展出,人们更容易正确审视它的意义。
资料图片:纳粹德国海军“施佩伯爵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德国《图片报》网站)
“施佩伯爵海军上将”号是纳粹德国的一艘袖珍战列舰,二战爆发前夕,该舰被派往南大西洋海域。1939年12月13日,“施佩伯爵海军上将”号在拉普拉塔河河口海域与英国巡洋舰“埃克塞特”号、“阿贾克斯”号以及新西兰轻巡洋舰“阿基里斯”号遭遇,随即展开了激烈的海战。
报道称,“施佩伯爵海军上将”号遭受重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舰长汉斯·兰斯多夫下令军舰自沉并举枪自尽。
参考消息网5月31日报道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5月27日刊登题为《阿拉丁:证明演员阵容多元化很重要,而网络争议不重要》的文章,作者为斯科特·门德尔松,文章摘编如下:
迪士尼公司的真人动画改编电影《阿拉丁》在5月24日至26日三天收获了9000万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6.9元——本网注)的北美票房,到美国时间5月27日晚上,这部电影的全球票房达到2.65亿美元。
无论你是否喜欢这部电影,至少有两件事值得注意。首先,演员阵容多元化有利于票房。其次,如果有人认为网络炒作的争议会造成重大影响,这种看法是一种幻觉。
几乎从一开始就有人抱怨,其中一些怨言可以理解,另一些怨言就比较荒唐,比如有人只根据《好莱坞报道》的一篇文章就发出强烈抗议。那篇文章称,迪士尼在为这部电影寻找亚洲主演时面临挑战。但几天之后,迪士尼就宣布迈娜·马苏德和娜奥米·斯科特将出演阿拉丁和茉莉公主。斯科特完全胜任这个角色,而马苏德是一个魅力十足、讨人喜欢的演员。
当威尔·史密斯以真人形式扮演神灯精灵的消息首次公布时,这个蓝色的造型几乎被网络嘲讽淹没。不过,观众涌入世界各地的影院,至少一部分原因是威尔·史密斯作为电影中这个备受欢迎的角色,为大家呈现了一次星光四射的表演。史密斯的表演收获的评价以正面为主。
《阿拉丁》上周末上映后不但获得了高票房,也获得了好口碑。有些观众去看是因为题材,有些人去看是因为威尔·史密斯的表演,有些人去看是因为这是一部极其罕见、超高预算的奇幻大片。无论什么原因,他们都去捧场了。
网络上对《黑豹》和《神奇女侠》的评论一点也不影响这类电影的票房成绩,同样网络对《爱乐之城》、《波西米亚狂想曲》或者《三块广告牌》这类电影中所谓问题的抱怨,一点也不会影响普通观众对这些电影的看法,也不会妨碍这些电影成为热门影片或者赢得奥斯卡奖项。
除非评论认为这部电影不但是烂片,而且缺乏观众希望从一部电影中获得的元素,否则观众就会去看。
如果观众在看过《阿拉丁》的预告片或者阅读过影评之后认为他们想看这样一部电影,那么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事实证明,《阿拉丁》打破了这种有关演员阵容多元化不利于票房的观念。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