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月24日,传奇的苏联元帅谢尔盖·费多罗维奇·阿赫罗梅耶夫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自缢身亡,留下了一封令人唏嘘的遗书:
我不能活到我的祖国灭亡和我的生活的全部意义被毁灭的时候。我的年龄和所走过的生命历程给我权利去死,我已战斗到底。国家正陷入一场灾难之中,国家分裂,经济崩溃,社会道德沦丧,这就是事实。然而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我想,这一点对你们来说也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大家都明白做些什么,我还是要强调一下,迟早要有人对苏联的分裂负责。这并非什么叛乱的逻辑,这是严酷的必然代价。
元帅的妻子接到噩耗后情难自抑,在合棺前她深情地轻吻丈夫冰冷的额头,重复了丈夫生前悲剧的预言:“他从18岁起便参加了同德国法西斯的战斗,可是如今我们的国家被民主派从内部攻克了。”
然而,这个为即将逝去的社会主义国家殉国的苏联英雄,却在葬礼中被人冷落,不仅没有任何一名高官出面致悼词,连仪仗队和军乐队也显得寥寥草草。下葬后的第二天,他的坟地就被残暴地打开,元帅服和一身的勋章被卑劣的偷走。
这个为社会主义祖国奋斗一生的钢铁战士,没能坚强地活到自己国家死亡的那一刻。
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个死去的英雄的人生中,找到这个故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脉搏。
1942年,列宁格勒的周围焦土遍地。这座城市正在经历二战史上最长的围困——长达872天。
在这座巨型废墟35英里外的地方,驻扎着一支规模庞大的苏联红军部队。刚加入卫国战争不久的18岁少年谢尔盖·费多罗维奇·阿赫罗梅耶夫已经是一名连长。连长只有这样的年龄其实并不奇怪,毕竟在苏德战役前期,大批精锐丧失殆尽,能找到一位像他一样毕业于海军学院的军官,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了。
阿赫罗梅耶夫出生于莫尔多瓦的一个乡村,他的父母很早就故去,他只能在孤儿院中长大。
他和自己的社会主义祖国几乎同龄,在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下,他茁壮成长成为一个铁血男儿。
18岁的青葱岁月,本应是在山楂树下谈情说爱、课桌上肆意妄想浪费时光的年纪,但我们的祖辈却像阿赫罗梅耶夫一样——在战争中兜转、在俄国的荒郊野岭外,遭受着世界上最严酷的寒冬,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
“整整18个月,我没进过屋子,即使在气温低至零下50℃的时候也是如此。我两个冬天都露宿在外,从没过过一天暖和日子。老是打仗,老是挨饿。”阿赫罗梅耶夫的同班同学中,只有他和另外一个同学活到了战争结束。战争结束时,他晋升为一个坦克营的营长。当他听到胜利的消息时,他躺在医院里,并患有重度神经衰弱,体重只有38公斤。
时光兜转,阿赫罗梅耶夫这个孤儿院成长的少年在军队中一路飙升,军衔平均五年晋升一次,到1975年时已经是上将,并进入了高级司令部任职。
1979年4月,他晋升为大将并出任苏军第一副总参谋长。同年,他制定了入侵阿富汗的全盘计划。
在阿赫罗梅耶夫的计划下,10万苏联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阿富汗境内,哈菲佐拉·阿明政权如同摧枯拉朽般倒台,苏联很快达到了既定的军事目标。阿赫罗梅耶夫以军事的角度思考,认为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应该乘胜追击,直接占领巴基斯坦西部占领印度洋的出海口,这样一方面让苏联的国力攀升,另一方面也根绝了阿富汗游击队的后援。同时,面对此起彼伏的游击队,他建议采用焦土政策,反正苏联做什么事情西方社会都会批评,破罐子破摔也无所谓了。
但在国际上山呼海啸般的批评声中,勃列日涅夫拒绝了这样冒险的行为,但苏联仍然深陷阿富汗的泥潭,层出不穷的游击队无法根绝,苏联国力每况愈下。
这是红色帝国主义苏联的累累恶行之一,但阿赫罗梅耶夫作为一名军人,我们应该对他客观评价。
在2年多的阿富汗战争中,阿赫罗梅耶夫负责前线指挥部的领导工作,他几乎放弃了自己所有的休息时间,人们钦佩他那坚毅的性格,毕竟这是一位从战争的铁与血走来的老人。1982年,他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83年,他晋升为苏联元帅,出任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当他接受白宫实习生康多莉扎·赖斯(后来成为美国第66任国务卿,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非裔国务卿)的采访时,赖斯问他苏联在美国的间谍有多少,是不是和五角大楼的工作人员一样多,阿赫罗梅耶夫没好气的笑了,说:“是”。
阿赫罗梅耶夫是20世纪80年代仍然在服役的最后几位二战老兵之一,他说自己是“最后的莫西干人”,美国人无法找到他的污点,这是一位清心寡欲、一心为国的元帅。
1991年8月24日,星期六,21点50分,在克里姆林宫1号楼《a》区19号办公室里,警察队的值班军官发现了苏联总统军事顾问、苏联元帅阿赫罗梅耶夫的尸体。
“阿赫罗梅耶夫元帅的尸体成坐势,背靠在窗前挡隔一组暖气片的木格栅上。死者身穿元帅军服,在衣服上没有发现死者在横死时进行可能的反抗或挣扎而损坏的痕迹。脖子上套着双股绳圈,绳子的上端系在窗框的把手上。除了绳索造成的颈部伤痕外,侦查人员没有发现其他伤痕。”
阿赫罗梅耶夫元帅的书桌上最显眼的地方,发现了死者生前写下的6页记录,和几张50卢布的纸币(死者说,这是付给克里姆林宫食堂的午餐费)。
人们在这6页的记录中发现,这位苏联英雄在8.19事变后的第四天即8月23日就下决心自杀,并给C·索科洛夫元帅和罗波夫大将留言,希望他们能料理好自己的后事、帮助他的家人,让他们“不致于陷入孤独而痛苦的境地”,还留下了本文开头的那封遗书。
从1989年开始,阿赫罗梅耶夫就看到了自己国家所面临的分裂危机。他曾经对美国人说:“毁掉的不是你们,而是我们自己。只要这个过程不停止,我的心脏一天就要爆炸一千次。当有人对你说,你为之奋斗50年的一切都是错误的,你是多么的苦恼啊!”
八一九政变是以亚纳耶夫为首的保守派希望废除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及其改革并挽救即将走向解体崩溃的的苏联的一次政变。但仅仅3天后,政变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等人联手粉碎,极大地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从18岁那年他加入苏联红军、暴打纳粹法西斯狗头开始,他一直为自己的社会主义祖国奉献,而他的国家也给了他一切:从一个穷乡僻壤出生的农家孤儿,成长为受人尊敬的苏联英雄、苏联元帅。
从列宁格勒的寒冬到阿富汗的前线,阿赫罗梅耶夫用钢铁般的意志和狐狸一样的智慧阻挡一切来犯之敌和损害祖国利益的敌人。
面对“民主”派对社会主义的诋毁,他指着叶利钦的鼻子痛骂:“您对待我国的宪法太轻率了。对于您来说,社会主义制度是一句话,而对于我,它是我国人民70年的生活和斗争。”
第一次自杀,是在当天的9点40分。他刚接完女儿给他打来的电线分钟,他就把绳子套在自己的脖子上,不过他的绳子断了,后来侦查人员在桌旁的一个垃圾桶里,找到了一段类似尼龙绳的绳索。第二次自杀时,这位苏联英雄才如愿以偿地离开了人世。
阿赫罗梅耶夫死后,他的葬礼显得格外奇怪。苏联政府和军方没有为这位为国家服役半个多世纪的老军人举行隆重的追悼会,更没有给他应有的评价。
按照惯例,将军的葬礼上应该有正规的仪仗队和军乐队,并由国防部及政府有关部门送出花圈,苏联政府或者军方应该派遣高级官员致悼词。
送葬队伍在走过一片桦树林之时,一排突兀的枪声乍起,这是阿赫罗梅耶夫生前的战友在为他送行。
几位老者看不下去,他们向仪仗队和军乐队队员大声说道:“小伙子们!你们怎么了?!这是位元帅啊!是苏联英雄阿赫罗梅耶夫元帅!他曾是苏联军队的总参谋长啊!等等吧,不要着急离开!要知道,这让人感到多么羞愧啊!……”
然而,老者得到的回应只是:“关于前任总参谋长和政府长官阿赫罗梅耶夫,我们没有得到任何指示。”
这样尴尬的情况,也许和他的自杀原因直接相关,和他想要守护的东西直接相关。
阿赫罗梅耶夫的死带给人们的是深深的震惊。他身边的人也许他们都知晓这个老头的执拗,却难以猜测他会做出这样极端的举动。
他在死前的十几分钟刚晓得女儿转告他的消息:妻子即将从索契疗养院归来。电话中他表达了高兴的情绪,言语间没有一丝异样。
9月1日白天,他们的亲人整理好了阿赫罗梅耶夫的坟墓。但到了第二天早上,人们却发现:小山一样的花圃被捣毁了,坟墓被人挖掘了。歹徒作案的时间只有9月1日到9月2日的一个晚上。阿赫罗梅耶夫的尸体被拖出,元帅服和上面的勋章不翼而飞。他的亲属和朋友们悲痛万分,只能再一次为元帅下葬,这一次元帅穿的是普通的黑色葬礼服。
1991年10月18日,“苏联紧急状态委员会文件调查组”(紧急状态委员会是八一九政变的新建组织,亚纳耶夫意图通过这个委员会来替代戈尔巴乔夫的权利,这个调查组就是政变失败后,戈尔巴乔夫组织的调查机构)发现了阿赫罗梅耶夫写给戈尔巴乔夫的一封信,落款的日期为当年的8月22日,元帅死前的倒数第二天。
信中,阿赫罗梅耶夫表示自己对八一九政变的事前准备一无所知。在此前他一直在索契的军事疗养院中生活。但政变后,他选择立马前往莫斯科并和亚纳耶夫等人谈话,并参与了一些会议和工作。也就是说,阿赫罗梅耶夫参与了八一九政变,并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如果我们认为八一九政变是对戈尔巴乔夫的一次背叛的话,那么阿赫罗梅耶夫确实参与其中,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作为一个苏联元帅,我违背了军人的誓言,这是军人的犯罪。作为苏联总统的顾问,我所犯的罪是严重的。现在,对我来讲,除了对我所犯罪行承担责任外别无其他。”所以,阿赫罗梅耶夫会选择使用绳子作为自杀工具,也是能够理解了。在军人的伦理中,用绳子自缢是只有叛徒、懦夫才会选择的死法,军人自杀一般是用枪。
阿赫罗梅耶夫认为自己是叛徒,至少对于他效忠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来说,事实确实如此。但阿赫罗梅耶夫是一个纯粹的爱国者,他想要守卫的是其实是他的社会主义祖国,八一九政变的领导人也并非那么十恶不赦。若干年后,不少人甚至期望八一九政变真的能成功,让戈尔巴乔夫这个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下台。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尴尬,苏联政府和军方才没有对阿赫罗梅耶夫的死产生任何应有的反应。他的墓地也有可能也是因此才会被人为地掘开,但也不排除仅仅是偷盗财物的可能(勋章和特制的元帅府,在当时能卖出不菲的高价),不过能在荷枪实弹的守墓士兵的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觉的盗掘坟墓(至今仍然没找到真凶),确实是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事情。
在阿赫罗梅耶夫写给戈尔巴乔夫的这封信中,他还写下了一句悲剧性的预言:“从1990年起,我就相信,就像今天这样相信,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毁灭,很快它将分裂。”这句线周年的记者招待会上的讲线年的形势有点相似。……当年苏联军民以2700万人牺牲所捍卫的社会主义大厦今天即将崩塌;当年希特勒几千万大军未能达到的意图,今天却有可能实现。”
从这封信中,我们大概能揣摩出阿赫罗梅耶夫自杀的直接原因。个人的背叛行为让他的生涯蒙羞、国家的分崩离析让他生活的意义崩坏,在内心的不断纠葛中,阿赫罗梅耶夫最终选择了死亡。曾和阿赫罗梅耶夫在谈判桌上交锋的美国人克罗乌弗将军在《时代》周刊上,为他写了一篇悼念的长文,称“他自杀身亡是一个灾难,它折射出震荡整个苏联的抽搐。谢尔盖·阿赫罗梅耶夫是一个人、爱国主义者、是一个真正的战士。”
进入21世纪后,在全球自杀率的排行榜中排名前5的,基本均为前苏联的加盟国。
他们自杀的理由有相当一部分和阿赫罗梅耶夫元帅类似——他们的生活意义全然崩塌,那些他们曾经守护过的荣誉和生活,都被当做历史的陈迹,扫进了记忆的垃圾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但我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句线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对于俄罗斯人民来讲,它是一场真正的悲剧。”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