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几乎每个小孩子在童年都曾听过这样一句教导。它来自著名的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的主人公匹诺曹,一个撒谎就会鼻子变长的木偶。按道理说,匹诺曹的故事诞生了上百年,搬上银幕的改编也数不胜数,大众早已对它的故事了如指掌 可到了 2022 年。依然有一个人对他念念不忘。而且这回,一出手,就剑指奥斯卡的年度最佳。谁这么猛?当然是他——吉尔莫 · 德尔 · 托罗,好莱坞鼎鼎大名的 墨西哥三杰 里,最剑走偏锋的一个——超级宅男、克苏鲁粉丝、怪力乱神爱好者、机甲大佬,拍电影、写美剧、做动画,甚至客串游戏,每一项都玩,还都玩出成绩。《地狱男爵》《潘神的迷宫》《环太平洋》《水形物语》《血族》《霍比特人》《死亡搁浅》 前段时间出的以他名字命名的故事集《吉尔莫 · 德尔 · 托罗的奇思妙想》,都是他的代表作。他尤其喜欢怪物,喜欢到在作品里愿意赋予怪物某种神圣性:你可以一遍又一遍地看我的电影,我相信你会看到那些我喜欢的怪物,是的,我非常喜欢它们。我认为人类是非常令人厌恶的!因此当这样一个 老玩家 ,遇到匹诺曹这个百年经典童话,而且还是他最喜欢的非人类主角。能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这么说吧——托罗的特点很多粉丝都知道:怪力乱神,暗黑风格,以及人情味。这一回,在《匹诺曹》里堪称火力全开:比如,原本童话故事中的匹诺曹没有设定社会背景,老人戈佩托也没有孩子,他把一块偶然得到的能哭会笑的木头做成了木偶,并把这个有生命的木偶当成自己的儿子。但托罗导演把这个故事放置在了一战时期的纳粹意大利,战争贯穿了整部电影——如果没有这场战争,就不会有托罗的匹诺曹。木匠戈佩托的儿子卡洛(也就是匹诺曹的前身)被飞机炸死,没有什么荡气回肠,也不是什么英雄故事。只不过是,几个飞行员临时决定给飞机减负——战争面前,人命如草芥。从此,父亲失魂落魄了二十年,成了一个酒鬼。他在卡洛的坟墓附近种了一棵松树来缅怀儿子。这一切,直到戈佩托在一次醉酒后决定将松树砍倒,发誓要让卡洛 重生 ,他连夜将这棵上好的松木打造成人形。但注意这场戏的拍法:在创造匹诺曹的时候,戈佩托是醉酒状态,而且带着满腔愤懑,骂骂咧咧。这一幕让托罗处理得像是一个恐怖片段,知道的是在打造木偶,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杀人分尸——也暗示了本片里的匹诺曹,最初的诞生:是出于不甘、怨念与苦闷,而并非希望和快乐。 诞生 的一幕也有托罗导演的特色。长着怪兽形状的生命之神出现,赋予木偶匹诺曹生命和名字。但注意这里。这个生命之神,和之后的死亡之神,乃至地狱里抬棺的兔子们,都是同一个色调。是创作者的刻意为之:
src=那这种关联是什么?Sir 先卖个关子。继续故事,到了第二天,戈佩托醒来,发现自己做的木偶消失了。紧接着音乐变得惊悚,周围不时有奇怪的声响,然后他眼看着匹诺曹在一个木箱里扭动着四肢,慢慢伸开,扭曲的行动方式,更是充满惊悚片的质感。src=匹诺曹一诞生,瞬间成为小镇的新闻。但在法西斯统治的时期,人们绝不允许不受管教的事物出现,匹诺曹一下成为了镇上的异类。src=△ 小镇上的壁画写着:相信 服从 战斗他不受控制,对什么都好奇,还口无遮拦,对着纳粹执政官就是一句 谁控制你?,立马遭来所有人的质疑。src=src=戈佩托希望匹诺曹像卡洛一样,做个听话的孩子。他告诉匹诺曹,撒谎鼻子会变长,因为谎言跟鼻子一样,一眼就能看到。src=负责小镇道德管教的执政官也来到戈佩托家里,要求送匹诺曹去学校接受教育。没错,木偶也要去学校。在一个严肃的时代,即使是木偶,有些压力也无法逃脱。比如权威,比如道德,比如广泛的社会认同。但更难过的,还有诱惑。马戏团老板沃尔佩看中了匹诺曹的价值,诱骗他签下卖身契去为他表演。src=最后,在一场关于匹诺曹 所有权 的争执中。匹诺曹喜提第一次 死亡 。一辆路过的卡车把他撞得粉碎。src=当匹诺曹来到了地狱,见到了死神,整部电影的一个重要设定才借死神之口说了出来:匹诺曹无法真正拥有生命,他也无法死去,或者说,他会死无数次。每死一次,就要经历比上一次更长的等待期,然后复活。她给了你生命 匹诺曹你本不该有生命的就像桌子或椅子 不应该有生命因为这样 你无法真正地死去这意味着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你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男孩知道吧 人类的生命之所以宝贵且意义重大就是因为生命很短暂src=
src=而这一次次的重生,能给匹诺曹带来什么呢?伏笔已经埋下。当匹诺曹复活后,等待他的却是资本家的一纸合同,和执政官的征兵要求。去当一个不会死的士兵,或者去给资本家当一个不会累的打工人 如果要回到父亲身边,则需要一大笔 赎身费 。src=src=可以说,这一阶段,托罗借着匹诺曹 非人 的视角,一步步刺破人类社会的肮脏与恶意。父亲的期冀与控制欲,传统道德的压迫,资本家的贪婪,与享乐主义的诱惑 复活的那天,戈佩托生气地指责匹诺曹是个负担。但死过一次的匹诺曹,似乎有了心。我不想当包袱我不想伤爸爸的心惹他冲我大声嚷嚷
src=他决定跟着马戏团巡演赚钱,不仅不用付违约金,还能赚钱给戈佩托补贴家用。不过,对于匹诺曹来说,这只是这趟旅途的一个开始。02爱相比于 不能说谎 这个童话的主题。托罗在展现他 讨厌人类 的同时,也在匹诺曹身上付诸了他一贯的人情味。尤其是放在了一个 死物 的身上:与其说匹诺曹是一个男孩逐渐长大的桥段。不如说匹诺曹通过这趟旅途,成功获得了 人性 。这种 非人 的人性是什么呢?第一层是感同身受。当匹诺曹得知父亲的儿子去世这件事后,可以不断复活的他一开始不知道失去生命,以及失去所爱之人的生命是什么感受。
src=src=src=虽然他不希望自己是卡洛的替代品,但也不希望父亲因为自己而生气。所以他去马戏团打工替父亲还钱,一次次累到晕倒。而更进一步的同理心,则不光是对别人的痛苦能感同身受,更在当不公发生时,能打抱不平。另一个 非人角色 ,马戏团的猴子废废。它刚刚出场的时候是资本家的帮凶形象。可当它看到匹诺曹被压榨欺骗的时候,利用牵线木偶的演出,忍不住告诉匹诺曹真相,虽然还是以 争宠 的目的。
src=src=可当废废被老板殴打欺负的时候。匹诺却曹站了出来,为他挺身而出,此后他俩成为伙伴和朋友。最后面对老板的报复,废废和匹诺曹成功把他推进了大海里。src=src=人类善良的光辉,在托罗的电影里,总是出现在 非人角色 上。电影以死亡为节点,让匹诺曹一次次获得了死神的点拨:不过匹诺曹要是你再也见不到爸爸了呢你或许拥有永恒的生命但你的朋友、亲人却没有你跟他们相处的每一刻都可能是最后一刻失去某个人之前你永远不知道能陪伴他多久
src=一步步获得人性善良的东西。比如友情。在军营里,匹诺曹和纳粹军官的儿子坎德威克成为了好朋友。坎德威克害怕自己的父亲,也恐惧战争,但因为匹诺曹的陪伴,两个人互相有了依靠。src=
比如合作精神。在一次分别由坎德威克和匹诺曹带队的演习中,两人同时到达终点。在一番争斗之后。双方同意和解,一起分享胜利的果实。当然还有最高的荣誉:牺牲。为了及时拯救父亲的生命。匹诺曹溺水身亡后,希望能够迅速复活。但死神却表示,不能破坏规则,除非,匹诺曹愿意以这是他最后一次复活为代价。在死亡面前,匹诺曹终于懂得了亲情的重量。匹诺曹打破了规则,救下了父亲戈佩托,自己却永远陷入了沉睡 src=src=以匹诺曹为视角——你能够发现这个对人类社会充满了恶意的 暗黑童话 里。导演在 非人角色 身上铺陈了最大的人物弧光。回答上边那个问题:那些皮肤颜色相近的关联是什么?不论是死亡还是复活,都是匹诺曹必然经历的轮回。它在轮回中逐渐找寻到了 人性之光 。在这样一个 死物 的身上,探讨生命的价值,人的成长。而另一边,人类本身却在贪婪欲望控制欲中,迷惘、争斗、厮杀乃至沉沦 换句话说。托罗不是在拍 匹诺曹 。他是在骂人,但骂得线木偶作为一部定格动画。几乎可以预料的是,《匹诺曹》会是明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大热门。不只是因为这个托罗风格的故事。更是因为。这部电影里处处可以看到创作者的心血,尤其是对于托罗这种 手办狂魔 来说。定格动画创作的模型几乎就是他的快乐屋。比如生命之神,死神的造型,后边故事里的那条大鱼,以及本片里匹诺曹这个丑丑的木偶本身。直接用弗兰克斯坦的造型来玩。src=背后的工夫,更是看得出惊人的工程量。比如匹诺曹的每一个表情,实际上都是一个个不同的面具模型。src=更别说导演还在里头掺杂各种私货:比如电影中模型们的真人质感。托罗在采访中明说,他是一个鼓励演员在片场犯错的人,因为犯错,不按台词说,会有一些真实感的回归。但在动画里,如何营造呢?它特意让很多角色增加没必要的小动作以及思考的停顿感。换句话说,多拍废笔。src=Sir 几乎都能听到由此带来的巨额工作量导致的动画师的骂人声。人的停顿和思考,呈现的行为逻辑,才是整部动画里角色呈现效果上能打动人的关键。但这部匹诺曹好的地方还不止于此。托罗真正厉害的在于挖掘木偶的本意。电影有一处让 Sir 看完细思极恐的情节。发现匹诺曹可以复活后,无良资本家立马拿出卖身契要他继续卖命,纳粹军官第一反应则是让匹诺曹去当兵——因为国家需要他这样的人才。src=src=父亲虽然把匹诺曹带回了家,但他还是说出了那句最伤人的话——我把你造出来 希望你像卡洛那样你为何不能更像卡洛一点
src=一个孩子,刚从鬼门关回来,不仅没有收到关心,反而面对着父亲、资本家、国家的三重 厚望 ,却都不是匹诺曹自己的愿望。我不是卡洛我不想跟卡洛一样src=- 就算不是好事也得去吗 – 对 所有人必须守法 无论是否喜欢src=这不就是木偶吗?可片中谁又不是 木偶 呢?匹诺曹就是那些孩子们的缩影。他们要成为父亲 喜欢 的孩子,他们长大后会与资本家签订契约,他们还被国家 寄予厚望 ,却无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杰佩托也一样,他本来有自己的事业——木匠,可二十年来却一直活在丧子之痛中,成为了虚度光阴的酒鬼。镇上的居民没有主见,碰上和自己不同的事物就人云亦云,通通打倒。纳粹军官更是一开始就遭到了匹诺曹童言无忌的质问: 谁控制你?src=匹诺曹还指着教堂里同样用木头做的基督像,问:为什么同样是木头做的大家喜欢他 不喜欢我src=这是对人们无条件信仰的宗教的质疑。每个人背后都有一双大手,或许是意识形态,或许是生死大命,但他们都被动地、无动于衷地承受着。无人反问,无人自问。反倒是被叫做 木偶 的匹诺曹,一次又一次地打破规则、突破限制,成为了电影里最像 人 的那一个。因为托罗导演想传达一个信息,要成为真正的人,不能只是听话、懂事、善良,还要明辨是非、做对选择,并承担选择的后果。在匹诺曹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好朋友坎德威克和废废都各自做出了打破禁锢的艰难的选择,才完成了各自的成长。父亲戈佩托也终于重新振作起来,踏上寻子之路,也踏上了生活的新征程。不得不说,将一个童话故事讲出成人也需要领悟的深度,托罗导演献出了足够的真诚。最后的最后。死神的妹妹又来到了匹诺曹面前。蟋蟀小塞想起赋予匹诺曹生命那晚她的承诺——可以满足他一个愿望。他向她请求,让匹诺曹再次活过来。src=父亲杰佩托也终于说出那句对孩子来说最动人的话:我以前想把你变成其他人那么不要成为卡洛或其他人做你自己就好我爱你就爱这个样子的你
src=像所有童话故事的结局那样,父子四人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时间流逝,所有人最终都离去了。匹诺曹,这个诞生于他人死亡的黑暗前提下的生命,却满怀着爱意,活了下去。或许,他最终也会死去,但这已经不重要了。世间一切,皆有定数。到时,便尘归尘,烟云散尽。src=src=src=src=src=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助理:哆啦 K 梦
近期评论